2018年5月5日星期六

3·15讓50元的NIKE鞋銷聲匿跡

在3·15前夕,各地工商“打假”力度的加大被認為是主管部門加大市場規范力度的一種信號。但讓人有些失望的是,頻繁曝光的依然隻是存在於銷售環節的打擊和查處,如此猖獗的假貨到底由何處而來,大多數人依然並不知情。更讓人鬱悶的是,對比起“制假”、“售假”遮遮掩掩的地下活動,網購消費者的中堅力量早已習慣瞭“知假買假”。
進入2009年,北京工商部門對涉嫌售假的多傢網店進行瞭查處打擊。隨之曝光的數據讓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開始關註“假貨橫行”的網絡購物領域,尤其是在C2C平臺上,屢禁不止屢打不絕的“超A貨”某種程度上讓人有種“網上遍地是假貨”的感覺。
當然必須承認的一點是,互聯網渠道的便利性和長時間以來的監管缺位某種程度上縱容瞭電子商務運營商的“不作為”,最終讓事情演變成如今隨處可見“200元的LV”、“50元的女 板鞋 穿搭和nike”這樣的尷尬局面。
在3·15前夕,各地工商“打假”力度的加大被認為是主管部門加大市場規范力度的一種信號。但讓人有些失望的是,頻繁曝光的依然隻是存在於銷售環節的打擊和查處,如此猖獗的假貨到底由何處而來,大多數人依然並不知情。更讓人鬱悶的是,對比起“制假”、“售假”遮遮掩掩的地下活動,網購消費者的中堅力量早已習慣瞭“知假買假”。
大約在兩年前,歐洲某國機場海關曾對到港旅客進行檢查,並對某攜帶假冒奢侈品牌的中國旅客處以高達20萬歐元的罰單。那段時間國內旅行社在組織歐洲團時甚至都專門在出行須知裡加上一條,請勿攜帶A貨進關。
或許這才是“打假”的關鍵,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打假”無非兩種方法,要麼是打擊生產源,讓消費者買不到假貨;要麼是提升民眾素質,讓消費者自覺拒絕假貨。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今打擊生產源已開始受到重視,提高消費者素質便迫在眉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